close

植牙孩子習慣治療環境後,即可逐漸加重治療的份量。 對於無法合作的孩子,醫師必須運用行為控制技巧,包含有大聲控制身體束縛以手覆口,家長需做好心理準備,若不同意孩子接受行為控制,需事先告知醫師。 剛開始時,孩子常常會在治療中哭鬧,此時家長切記不可回應,在候診區平靜等待即可。大部分情況下,哭鬧得不到反應,便會漸漸停止,小朋友才能夠慢慢地信任醫師,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。醫師會在適時到候診室與家長討論治療方式。 治療後,家長注意事項 就診完畢,適時給予小朋友鼓勵與讚美,期待更進步的下次。 治療中若接受了局部麻醉,結束後2~3小時內,嘴唇會沒有知覺,注意不可讓孩子用牙齒咬玩弄嘴唇,以免破皮。嘴唇如果咬破會腫的很大,且持續四五天才自然痊癒。 摘要行為控制 對待小朋友的原則 不要賄落誘騙小朋友,要讓他了解牙醫是幫助他的。 一二歲時,就帶小朋友做口腔檢查,及早發現家長看不見的小問題。等到牙齒痛時,所需治療較不舒服,容易留下不好印象。 除了嬰幼兒,家長最好不要陪伴看診,讓小朋友專心的與醫師溝通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維奇媽 的頭像
    維奇媽

    vickymother的部落格

    維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